close

作為水質的觀察指標之一,水面上的泡沫常是魚友詢問的重點,通常缸壁上有氣泡累積往往會認為是水質不良的訊號,可能但不完全如此,雖然在之前的文章 "淡水缸後續維護1. - 注意每日餵食量及魚缸變化" 當中,就有稍微提到關於魚缸泡泡的判斷及處理方式,但因詢問者眾,本篇再就泡泡的成因及種類做一個整理,下篇會就實例進行討論及提供建議的解決方式

一般來說,純溶劑是不容易形成泡泡的,當空氣被打入水中時氣體會往上浮出,離開水面時會帶著水膜形成氣泡,但因內聚力(表面張力)的拉扯,水分子會因排液效應退回水中,導致水膜變薄,當膜的厚度低於10nm時氣泡便會破裂而釋出空氣

因此乾淨水中的氣泡不僅大顆、破裂速度很快且不易聚集,稱之為空氣泡,通常在強打氣的狀況下會出現,屬於正常現象

 

當溶劑中加入第二種物質(溶質)而形成溶液時,其水分子間的內聚力會受到干擾而影響表面張力,當加入的物質能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時(例如胺基酸、蛋白質、銨鹽、介面活性劑、有機溶劑等...),則會使泡泡的形成更為容易

酒精(有機溶劑)微量溶於水中所形成的破沫,大小稍大且均一,遇干擾容易破,通常是環境中存在有機溶劑時出現(殺菌劑、油漆、噴灌...)

 

另外,大量的溶質也會增加水的黏滯性,進而降低水的流動性,使形成氣泡的薄膜不易變薄而破裂,能維持較久的時間,例如海水會讓人覺得有黏滯感,也比較容易形成浪花泡沫,所形成的泡沫大小不一(但偏小),容易長時間存在於缸壁,通常還伴有一些顏色,海水的蛋白機就是利用此一特性來排除汙染物的

 

接著是最常見也最重要的部分,水中有機質所造成的氣泡,俗稱蛋白泡,形成原因為上述綜合,由於蛋白質能降低表面張力,使空氣快速進入,水中的溶質多亦有利泡沫穩定,所形成的泡沫就如同打發蛋白般綿密細緻,泡泡小且大小一致不易破,常會累積在缸壁,會堆疊但不會很厚,有這種狀況出現通常表示水質有問題或硝化系統尚未穩定,建議換水或調整系統

但是此種泡泡的出現也可能只是單純細菌量多或代謝旺盛所致,不過泡泡量會少很多,若是此原因的話則只要撈除即可

 

最後還有一種在新缸中特別容易出現的泡沫,是由介面活性劑所引起, 所謂界面活性劑就是一個分子中同時含有親油基及足以使油性部份在水中分散或溶解之親水基的化學物質總稱,會使泡泡很穩定又大量的快速出現,且有大有小(偏大)交互堆疊,可能還會出現光澤,通常都不是特意添加的(除非你拿清潔劑洗魚缸),往往是由塑膠濾材、造景、接著劑等間接帶入,請檢視魚缸造景及過濾棉等是否清洗乾淨,初次使用的塑膠濾材(包括過濾棉),要用50度左右(手伸下去很燙)的溫水泡及洗過後,才能安心使用

 

下篇魚缸泡泡成因探討 - 常見案例及解決方法會針對友浚魚友所遇到的實際案例來進行分享,敬請指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sbio 的頭像
    yusbio

    友浚生技

    yus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