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

海水缸設缸實錄 -準備篇

在做好準備之後,就來動手設置一個簡易的海水缸吧

海水系統百家爭鳴,舉凡柏林、活沙、厚沙、滴定、KZ、ATS、AUS......族繁不及備載,其原理主要都是盡其所能的模擬天然環境,若欲飼養的種類眾多、或是對環境要求較高的物種,就得細細深究,若您只是海水初學者的話,可不要被這一大堆理論給勸退了,把握幾個重點,海水缸不是夢想

簡易海水缸的設置原則:缸子、過濾、蛋白機不能省,燈光、冷水設備盡其所能

1. 缸子不能太小,考量預算越大越好

2. 過濾越大越好,比水族館老闆推薦的再大一號(底濾>側/背濾>過濾器)

3. 生物越少越好,不要怕寂寞,海洋生物有領域性者眾,多半都在打架

4. 不能用粗鹽一定要用海水素(買好一點)

5. 燈光很重要,除非你只養魚

6. 沒有冷水機,只能養雀鯛跟便宜軟體,並且不能讓水溫超過30度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硝化系統一定要建立完善,有強悍的有機物處理(靠細菌),NO3化除(靠細菌)←這種菌是厭氧菌要定期添加

這樣的系統才可以完整的進行氮循環  簡單又好整理 並且長期維持穩定 

 

架設好缸子後,放入海水素使其溶解,並調整成適當的比重,有底沙及活石會比較好,因為這些多孔隙的天然材料都是過濾系統的一環

有時海水素會需要溶解一段時間,需等到全溶後才能調比重及加菌

P3106384

 

剛加入海水素、加菌、移入生物時可能都會有泡泡產生,因為海水的黏滯性使得泡泡較不容易破裂,蛋白機因此可以作用,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加菌時燈光及蛋白機不需要特地關掉,但若有UV等殺菌設備要停用,海水缸中建議使用海水環境專用的硝化菌產品,例如海水用開缸達人,進階的話也能選擇水色職人強效或溫和硝化菌,尤其後者特別加強對硝酸鹽的處理,搭配固定添加碳源的話效果更顯著

P3106398

 

加菌後一週,就可以開始移入活石,活石的選擇要質輕多孔的珊瑚礁岩,最好是從海裡採集而來而不是潮間帶撿的,買來後泡一下淡水,可以去除一些小螃蟹及剛毛蟲,有附生生物是正常的,甚至要選擇鈣藻較多的石頭為佳

P3106421

 

活石上的附生生物也可以作為水質指標,若水質良好,鈕扣跟菇(珊瑚)就會打開,雖然他們是動物,但是因為有共生藻的關係,只需有足夠的陽光不需特意餵食,不過也有不少軟體是需要餵食的(像是海葵),購買任何生物前請先做好功課喔

P3106428

 

開缸兩週後測試水質,若水質條件良好就能開始少量放魚,這缸兩尺缸,只放2隻小丑魚

海洋生物多半都是採集來的,歷經抓捕及運輸的過程,狀況普遍不是很好,最好買人工繁殖或在店裡養很久的物種,另外,餌料也是一大問題,野生魚食性多樣且不見得會吃飼料,購買前請多加確認

P3166518

 

大約3~4週後,褐藻及綠藻幾乎同時長出來,若沒有長藻可能表示光線不足,因為藻類利用養分的效率相當高,就算再測不出營養鹽數據的缸子中也會生長,所以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從褐藻-->綠藻-->紫色的鈣藻,就完成了開缸流程,之後的維護建議每1~2週加一次菌(海水用護缸達人),水位降低時記得補充淡水,若系統穩定,換水頻率反而不需要多,一個月換一次即可

P3236552

海洋生物對氨、亞硝酸、硝酸、磷酸等營養鹽類相對敏感,尤其硝酸鹽特別棘手,處理方式如下:

1. 換水

2. 使用吸附性濾材

3. 培養高等藻類

4. 設置相對厭氧區,通常珊瑚沙堆疊3公分以上就有效果,不過也會有硫化氫累積風險,除非有翻沙生物,不然最好不要任意移動沙及活石

雖然水色職人海水溫和硝化菌具有能在適當配置的海水缸中抑制硝酸鹽累積的能力,但友浚仍不滿足,新開發的光合菌晶球直接將光合菌(能厭氧生長)包裹在相對厭氧的環境中,能直接在裸扛中起到降低硝酸鹽的作用,目前已申請專利,可望能有效解決長久以來困擾魚友的棘手問題

arrow
arrow

    yus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