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早的魚菜共生概念,是由 維京群島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Virgin Islands) Dr. James Rackocy 提出,一開始的目的是要作為高密度養殖魚業的水質處理,因為植物偏好吸收氨(作為氮肥的尿素即為兩個氨相聯)及硝酸鹽(水耕蔬菜在光線不足時常會有硝酸鹽累積),前者對水生生物來說是劇毒,而後者容易累積在水中不易被分解,因此導入自然界的生產者(植物)模擬自然氮循環,加上有效率的分解者(硝化細菌),即能解決高密度養殖的水質問題,還能增加農產種類,一舉數得

這樣的概念有點類似淡水的水草缸或海水的藻缸,不過一般的魚菜共生系統傾向將魚與菜分開培養,一方面是方便管理照顧,一方面是因為魚菜系統中偏向飼養大型食用魚或觀賞魚,會有攝食及損害植物的行為,為了能讓兩造相安無事,通常會將魚池及植床分開設置

而魚菜共生成功的關鍵,就是在連接魚池及植床間的物質轉換系統,畢竟魚蝦的排泄物植物是無法直接利用的,必須經過微生物的分解、轉換,將排泄物轉化成植物可利用的氨及硝酸鹽,才能成為肥料;硬體方面,即為沉澱池及過濾器,而軟體方面,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硝化菌了

家庭式的魚菜共生系統,考量到裝置空間及一家四口至少100棵的種植面積,設計有500公升及2噸水量的系統,以下是2噸庭院式錦鯉魚菜系統的設置範例

 

將現有的錦鯉池改成魚菜共生,使用 池塘生化過濾器 - Matala Biosteps10  作為物質轉換器,由於其綜合了沉澱及過濾功能,不需要再另外設置沉澱槽

 

將植床支架架好後,鋪上墊板及防水布並加以固定,在魚池鑽出溢水孔,並將Biosteps 10架設於魚池與植床之間,使水流流向為:

魚池-->Biosteps 10-->植床-->植床下方集水桶(馬達)-->魚池

僅需簡易工具及水工管線,DIY組裝一下午完成

 

架設完成後即可漸進式增加植物,一般以種植萵苣類為主,依植物生長情況調整植物及魚的數量,以及餵食量

 

種植3週後就可進入採收大小,植株健康不黃化,自然栽培無農藥化肥,做成沙拉最適合

 

用電僅有馬達及UV燈(考慮到錦鯉飼養的觀賞性而加裝,飼養食用魚不需要)

 

水深1.5公尺依然清澈見底

 

有任何關於系統的疑問或合作想法,歡迎來訊討論,沛立維股份有限公司亦提供裝置諮詢及保固服務,歡迎洽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sbio 的頭像
    yusbio

    友浚生技

    yus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