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曝氣過的水加入魚缸,添加適量菌種之後,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各位魚友一定都聽說過"養魚先養水"
許多前輩,或是水族館老闆也都會再三叮嚀
新設立的魚缸要先"養水"一週(甚至一個月)
到底什麼是"養水"?
水非生物為何要養?
若是要用乾淨的水那用純水行不行?
其實這裡存在著一些誤解,所謂的"養水"並非飼養H2O
而是建立一個,能將有害的代謝物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微生物系統"
身為一位稱職的飼主,應盡力維持水族箱內的生態平衡,
水族箱的水質控制,包括了管理營養物(飼料或肥料)的流出及流入,
當營養物被利用或分解後,這些代謝後的有毒氮廢棄物即進入"氮循環"
靠著俗稱"硝化菌"的益菌群將之轉化成毒性較低的氮化合物。
因此,簡單來說,養水其實就是在養細菌!
只是因為細菌太小肉眼不可見,看著什麼都沒有的空缸子,
難免會有人問"到底在養什麼",
若說"養細菌"的話恐怕還會造成反感,所以就說在養水吧。
知道這個原因之後,就可以發現,所謂"養水"重點根本就不在水
但還是不能用純水甚至飲用水來養魚,因為這些處理過的水中,不僅雜質被去除,
就連礦物質等微量元素也寥寥無幾,而這些正是微生物生長所必須,
因此用太乾淨的水反而會造成"養水"的障礙。
至於另一個常被提及的問題
需不需要在養水期間特別添加氮源或魚蝦?
既然是要養細菌,那麼多提供一些細菌的食物不是會讓系統更快建立?
這個部分原則上是正確的,但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好控制,
因為過多的氮源雖提供大量食物,但也造成大量汙染,
可能造成雜菌大量孳生,取代原本的硝化菌群
可能造成汙染物累積在死水區,造成日後持續釋出毒素
可能造成益菌中的"異營菌"大量繁殖,導致水中氧氣不足而倒缸
可能造成毒物累積速度快過處理速度,導致生態系崩解
最有可能也最常見的是造成菌種分配不均,縱使系統已穩定下來,
後續問題仍會層出不窮
另外,用於養水的魚蝦之後不飼養的話,處理問題也令人頭大,
千萬不可隨意放生,以免造成原生生態系的浩劫。
總之,添加氮源或魚蝦幫助養水是可行的,但須審慎為之,且不建議新手嘗試
不過在此次的設缸測試中,仍添加的少許黑殼蝦幫助了解水質狀況
使用黑殼蝦的理由是:蝦子對水的敏感度高過於魚,若水質出現變化會最快反應
(若水質不好會減低蝦子活動力、不吃東西,或不斷的往水面移動、試圖跳缸,
更嚴重者將會死亡),且開缸完成後,蝦子仍能留在缸中,協助清除殘餌及藻類。
放蝦的時間點為加入菌粉後兩小時,待水質澄清後再放
這些是即將下缸的黑殼蝦,請注意數量,本次測試時每缸(1.5尺)加50隻蝦,
由於這批蝦子是從舊缸抓過來的,相當穩定,但也夾雜一些莫斯等物
測試組放蝦情形
蝦子入缸,開始找地方躲藏
對照組放蝦情況
經過六小時,水質清澈,蝦子已自由活動
對照組也是
但對照組的泡泡仍然沒散去
到目前為止,菌粉加入缸中已逾六小時,之後會每隔幾天加以記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