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歲月繳了不少學費,到目前也還在學習,分享近期遇到的兩則相似案例
一直以來都以為人工魚最好養,因為他們已習慣人為環境,不過金魚卻是特例,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大家往往忽略了金魚的生物質量,金魚屬於圓筒身材,僅僅一支可抵百隻,金魚缸看起來很空才是正常,加上金魚超級喜歡新水,換水頻率越高,換魚的頻率就低,就算過濾強大也絕不能輕忽換水的重要性
而開缸時要先養水這點大家都懂,如何將足量的硝化菌培養到濾材上,就是養水的重點,硝化菌產品就像電腦軟體,強大的軟體也需要足夠的硬體設備配合,才能順暢運作,而不論異營菌跟硝化菌皆為好氧生物,在濾材的選擇與配置上需留意溶氧量的問題,濾材的孔徑會影響內部的氧氣梯度,孔隙越小、越多、越細緻緊密(越貴),越要注意氧氣的供給
還有濾材的配置,陶瓷環泡不泡水,有沒有足夠水流,會不會累積有機物,都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一般來說第一層的白棉是以阻隔有機物為主,異營菌也會生長其上,之後的濾材不論是生化棉還是陶瓷環等等才是培養硝化系統的大本營
Case1. 三層上部過濾+圓筒,陶瓷環泡水
此則案例可以明確了解氧氣量是如何影響硝化菌的生長,新缸養金魚,使用上部過濾加圓筒,上部的陶瓷環泡在水裡,看似正確的配置,氨及亞硝酸卻降得很慢,甚至卡在亞硝酸,討論過後發現,原來魚友在選擇濾材時特別選了較貴的菜瓜布,而一般裁切好的菜瓜布通常都含有抗菌成份,請他換成最便宜的捆裝菜瓜布後,亞硝酸在第8天降了下來,顯示大多數的硝化菌都是生長在上部第二層的菜瓜布上,因為這裡氧氣最充足,而陶瓷環及圓筒濾材因為泡在水裡,甚至對整個系統的貢獻不大
Case2. 前置桶加圓筒養金魚
第二則案例則棘手許多,3尺新缸養四尾種魚級的泰國蘭壽,雖然之前養水兩周,但四隻魚一起入缸氨旋即快速飆升,一隻15公分左右的大魚百餘公克,整缸猶如同時放入5百多隻燈魚,而魚在適應新環境或感到緊迫時會產出比平常更多的氨(一天內就上升到1ppm),過濾系統卻無法及時處理,判斷是前置桶放置的白棉及生化棉雖然有努力作用,但因前段消耗氧氣太多,流經圓筒的溶氧降低,加上圓筒內全部都放最緻密的昂貴陶瓷環,反而導致效率不佳,等於只靠前置桶再撐,菌也長到缸中,水也會稍微變霧,緊急處理後(先暫時用日系金魚的換水養法,吸氨沸石、將圓筒前段換回生化棉、補裝水妖精)三天後氨數值下降,證明菌有作用,所以應該是濾材配置的問題
心得總結:
濾材並不是越貴就越好用
金魚絕不是一種好養的魚
另外,水色職人系列產品是進階款菌粉,建議是有一定水族知識及經驗的玩家級魚友使用,用量皆為參考,請依缸況自行增減,並不是他比較貴就比較厲害,是因為他能對應水量多(濃縮)所以單價比較高,實際換算處理水量其實開缸還更"高級",請不要再迷信越貴越好用的說法了
留言列表